作者:林竹芸(親子天下專欄作家/雙橡創辦人)|文章出處:授權轉載自親子天下/翻轉教育
受訪者:海蒂.安卓(Heidi Andrade)
現任: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教育心理學教授
學歷:哈佛教育學院博士、哈佛教育學院碩士
經歷: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、哈佛教育學院講師、哈佛教育學院零點計畫(Project Zero)研究員
----------
「台灣正在推行自主學習?請幫我跟台灣的讀者說,堅持下去,好的政策至少要五年才會見效。」紐約州立大學的海蒂・安卓(Heidi Andrade)教授,堅持要把信息捎給台灣的讀者。她很驚訝,研究自主學習數十年,第一次聽到有全國推行自主學習的行動。
安卓教授二十四年前在哈佛讀博士,就已開始研究自主學習相關議題。五年前,她拿到美國教育部的資金,串連三所大學教授,共同架設出一套完全免費﹑開放給學生鍛鍊自主學習能力的網站DAACS。至今,已經有超過六萬名美國學生,使用這網站鍛鍊自主學習能力。
一講到自主學習,家長跟老師都很頭大,擔心孩子無法自律,需要人盯,尤其是要用手機跟電腦做自主學習的任務,心中又愛又怕。但沒有養成自律習慣,可能也意味著未來工作時也難以自律。如何從小鍛鍊,變成一個很重要的議題。親子天下特別專訪安卓教授,談到她多年來在國中小學的教室推動自主學習的心得,以下是專訪的精彩內容:
Q:你在紐約州立大學怎麼定義「自主學習」呢?
A:我們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主導學習(Take Charge of Your Learning)。包含幫自己設定目標,自己想各種方法達成目標。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你有時間限制,有知識不足的挑戰,有擔心被別人看不起的壓力。自主學習代表的是,你自己有能力克服種種挑戰,堅毅地達成你的目標,你知道你的弱點,知道該採取哪些策略。
可以把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拆解成三個子能力:
- 後設認知(Metacognition):有能力管理你是如何思考的。
- 動機(Motivation):幫自己找到動機去努力並堅持。
- 策略(Strategies):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升你的成效。
能力1:「後設認知」高的學生善用思考能力
學生如果能注意到他如何思考,就能進而調整他的做事方式。後設認知能力高的學生,能做到在學習前做規劃(Plan)、在學習中觀察自己的成效並調整(Monitor)、在學習結束時做自我評估與反思(Evaluate)。
做規劃——代表學生清楚知道他正要學什麼,要花多少時間,需要多少資源,他有能力評估這個任務他是否做得來,如果做不來,要找誰幫忙。有規劃能力的孩子,更有可能準時達成學習成果。如果他懂得在過程中觀察自己,代表學生在過程中,已懂得確認目前的成效跟他規劃的成效差異多大,懂得去思考為什麼沒能實現某些成效,該如何及時調整。在學習結束後做反思,代表學生懂得內化這次的學習經歷。成功的部分可以作為未來進行相似任務的參考,不如預期的部分,成為他下次可以修正的方向。
能力2:能維護自己的學習「動機」
因為學習挑戰重重,所以需要很好的動機,讓我們願意去面對挑戰。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學習動機,並且小心呵護地維持它,堅韌的動機常來自於:
◆自我效能感高(Self-Efficacy):你相信你做得到。
◆成長型思維(Growth Mindset):對還做不到的,你相信持續鍛鍊,總有一天你會做到,你知道過程中的挫折只是過程。
◆精熟取向(Mastery Orientation):你是為了長知識而學。
◆焦慮控管(Anxiety Management):你有能力處理負面思考的聲音跟情緒。
能力3:能盡快調整無效的「策略」
想達成學習目標或成功實現專案成果,通常要掌握四種能力:
◆學習策略:懂得找到最適合的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。以學習學科知識為例,除了反覆誦讀,你還可以嘗試畫圖表、講故事、自問自答等不同學習策略,幫你吸收知識,不見得每種策略都適合你,所以需要邊嘗試,邊觀察哪種對你最有成效。
◆時間管理:懂得估算每一個學習任務需要的時間,預留足夠時間完成任務。
◆環境管理:打造容易專心的環境。
◆支援管理:知道何時已經到了無法繼續靠自己學習的程度,要找誰求助。
我們最怕學生以為讀書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讀,這只是一種策略,但不是唯一一種。如果他發現這種策略無效,我們希望他在過程中就發現並調整,不要用無效的方式念一整年。
Q:在你看來,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什麼很重要?
A:在美國,很多人進大學卻畢不了業。美國大學的課業壓力遠高於高中,很多人讀不完要念的書,寫不完報告跟作業,也沒有足夠時間準備考試。有人會認為出現這種狀況的學生,是沒準備好要讀大學的人,但你仔細想想,有人教過我們該如何學習嗎?在時間限制下,找到有效的方式,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,這種能力是需要學習的。
Q:這些自主學習能力,也適用在學科知識以外的學習嗎?
A:自主學習能力最適合用在專案式學習(Project-Based Learning),因為專案有明確的目標、複雜的任務、時間的限制、人際的互動,所以專案會讓學生更明白自主學習的價值,也更能想像未來工作時,要如何使用自主學習鍛鍊出來的能力。
在專案中做自主學習,一樣是先設定目標、規劃執行方式、觀測成效、調整策略、維護動機。像是我要研發新的教育理論,我需要先確定目標(Goal),目標是這任務存在的意義(Purpose),例如我希望新理論能「幫老師衡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」,這目標的意義就很明確,然後思考最終產出需要具備哪些要素,把大任務拆解成要素,規劃出執行方法,過程中一直問自己「各要素都跟達成目標有關嗎?」確認所有行動都跟最終結果緊緊相扣,才能有效達成目標。
Q:很多學生表示他們學習學科知識,不容易感覺到學科知識跟他有關,所以無法建立動機,你會建議怎麼做?
A:這也是美國學生的困境,如果希望學生建立精熟取向的動機,老師需要協助學生看見這個知識跟他有什麼關係。我們會鼓勵學生去想這個知識或專案任務,跟他未來的工作、未來想實現的事情、或跟他的人生有什麼關聯。找到連結,學生就會沈浸於學習的過程,有動力去克服挑戰。
例如,我們會在開始學習前,問學生「你覺得這次的任務或知識跟你有什麼關係?」「這次你會鍛練到未來要用的能力嗎?」「這會是你未來工作的基礎知識嗎?」或問他「你覺得為何這個知識對科學家而言是重要的?」幫他建立切身相關性(Relevancy)。
Q:如何知道自己目前的自主學習能力多高呢?
A:我們實驗室有把自主學習能力的評量放在網路上,免費提供給全世界的人做檢測。
在後設認知、動機、策略各子面向的表現如何,都能被檢測出來,我們也把如何提升相關能力的作法放在網站上,供大家自主學習,甚至開發出一套人工智慧的檢測機,能在你輸入你的「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計畫」後,告訴你計畫是否完整,還缺哪些可採取的行動。
我發現大家最缺的是「策略」能力。嘗試過一種方法沒成功,就覺得自己做不到,其實換個策略可能就成功了,這不只是成長型思維,也是你的創意,多想幾種方法,換個策略再試一下。
文章出處:親子天下 / 翻轉教育 - 紐約州立大學教授海蒂・安卓:做專題最能鍛鍊自主學習力
作者:林竹芸|雙橡教育創辦人
雙橡致力於讓學生掌握 See Think Wonder 思考力和行動力,找到人生的北極星。
雙橡創辦人結合自己做 BCG 管理顧問的經驗、哈佛教育學院 See Think Wonder 的理論設計各式雙橡課程,包含芬蘭暑期學校、香港寒期學校、亞馬遜企業策略營、商業世界實作營等,讓學員在實作中,看見自己的能力、看見同儕值得學習之處,也看見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。同時,雙橡創辦人帶著過去的學員們,開始創造人類社會的各種可能,讓下一代看見如何結合務實和理想,讓理想的實現變得可能,例如打造 See Think Wonder 思考挑戰賽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動,透過雙橡學院全體師生的力量付諸實踐,讓世界看見有 See Think Wonder 思考力又有行動力的下一代社會人才,已經在世界中的某一角落開始崛起、塑造新的社會樣貌,帶著人生的意義感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