塔爾‧班夏哈是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正向心理學教授,他發現,超過八成的哈佛學生曾經歷過焦慮與憂鬱。許多人以為成功會帶來快樂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
根據兒福 2023 年針對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調查報告,發現近 2 成 3 高中生有憂鬱傾向。如果孩子現在的生活不快樂,身為父母,我們能怎麼做?
今天我們摘錄塔爾‧班夏哈教育的訪談精華,讓大家一起了解如何陪伴孩子「學習快樂」:
Q:比較好的教育應該是怎樣?
A:全人教育包括了五個面向:精神靈性、體能、智慧、人際關係和情緒,要擁有幸福的人生,這五個層面的全面關照是不可少的。
精神和靈性層次,不一定是宗教,也可以是教孩子「怎麼追求一個有意義的生命」。
情緒,則是要學會怎麼面對生命中的挫折,培養彈性。
A: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 缺少運動。
以前走路活動機會很多,現代生活愈來愈便利,早上開車上學,整天坐在電腦前,餓了叫外賣。當我們不動,付出的不只是身體健康的代價,還有心理健康的代價。
憂鬱的另外一個主因是愈來愈少和人有真實接觸的機會。臉書上一千個朋友比不上和一個真正的朋友深入對談。
A:最大的挑戰是他們將會二十四小時和科技連接,這代表更少機會和真實世界互動。
研究顯示,現代孩子的同理心比起二十年前的孩子明顯下降。
同理心的發展,必須經歷和朋友或是手足一起玩、一起打架、拌嘴、和好……這樣的歷程。同理心必須在親密接觸中形成,但無法在我們幫朋友按讚的時候產生。
Q:父母可以做什麼?
A:最能有效預測孩子未來能否擁有幸福的關鍵是:童年時是否常常和父母一起用餐。
家庭裡的餐桌時間,往往就是分享的時間、也是最好的教育時間。
剛開始也會覺得找不出好事講,但全家一起認真思考可以分享什麼,之後就會慢慢形成一種家庭氛圍。
現代社會很多父母都很忙。那我會問這些父母,早上起床會不會每天刷牙?為什麼?這麼忙為什麼還要天天刷牙,因為這是優先的事。
我們必須把孩子當做我們生命的優先,每天回家一起吃飯時,把電話、email 關掉,專心一起享受。尤其是假日時,多花時間和家人朋友相處,深度的交流。
擁有好的家人、朋友的健康人際關係,才是形成長期幸福最重要的關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