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林竹芸(親子天下專欄作家/雙橡創辦人)|文章出處:授權轉載自親子天下/翻轉教育
受訪者:艾莉森・戴斯 (Allyson Dias)小檔案:
現任:提爾基金會計畫總監
經歷:2018年富比世30歲以下傑出青年(Forbes 30 Under 30)
學歷:英國愛丁堡大學科學與藝術碩士(休學)、英國愛丁堡大學科學與藝術學士
前言
提爾獎學金(Thiel Fellowship)是一項挑戰傳統教育的獎學金,由Paypal共同創辦人彼得・提爾(Peter Thiel)在2011年創立,目的是讓在大學就想創業的學生,獲得2年10萬美元(約合新台幣300萬)的起始資金,每年贊助20-30人。只要未滿22歲,不限國籍、居住地,以及計畫創業的業種,隨時都可申請,唯一條件是,接受這筆獎學金,必須離開學校,全心投入。
提爾獎學金提攜了一群大學中輟生,成為影響社會的推手。現年26歲的俄裔加拿大人布特林(Vitalik Buterin),創辦了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加密貨幣公司「以太坊」,發明出市值僅次於比特幣的以太幣;來自荷蘭、25歲的史雷德(Boyan Slat),16歲時發明海洋吸塵器,19歲創立非營利組織「清理海洋基金會」,2019年已經成功回收第一批海洋垃圾,預計五年內能清除一半的海洋垃圾帶;26歲印度籍的Ritesh Agarwal,用僅僅六年時間,打造出印度最大的線上住宿平台Oyo Room。以上都是提爾獎學金得主。
提爾自己畢業於史丹佛法學院,曾短暫當過律師,但創立Paypal後,發現真實世界需要的技能,大多來自自學。離開學校,少了固定的課表與作業,才更有時間一展長才。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提爾創立提爾獎學金?
《親子天下》專訪提爾基金會計畫總監艾莉森・戴斯,以下為戴斯訪談精華:
我跟提爾一樣,從傳統的教育體制出來,一度準備進投資銀行和顧問業,走上跟大部分名校畢業生一樣的路。做完第一份實習後,就發現這條路不會幫我成為能解決社會問題的人,所以我念碩士的時候,就短暫休學,飛往矽谷,試圖從創業圈找解答。後來輾轉認識提爾,就開始幫他管理提爾基金會,已經超過8年。
我對提爾的主張感同身受。在美國念大學,一年要2到5萬美元,很多學生一畢業就揹上10萬美元的債務(約300萬台幣)。我們不確定昂貴的學費是否值得,也擔心學生擠破頭地去收入最高的投資銀行業、顧問業,是否代表多數高材生也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。
社會應該鼓勵學生去探究他們想要做什麼。若你以為大學文憑能保障你的成功,就很危險,文憑已經越來越不值錢。提爾獎學金不是要取代大學文憑,只是覺得對已經很清楚自己想做什麼的學生,被強迫上學、交作業是件痛苦的事,為什麼不讓他們自由的闖蕩,像Facebook的佐伯克、微軟的蓋茲,都是在大學就找到自己志向而全心投入的人。
別誤會,我們認同大學有它的存在價值,尤其是對醫藥、法律等領域,但是對於軟體業、商業、設計業等,實際歷練才是最好的學習。
大學是一個綜合的學習環境,能讓你感受校園生活、結交摯友、體驗各類課程。對未來還不清楚的學生,進大學體驗各類事務、探索未來,尤為重要。但是,近年網路課程越來越豐富,不只哈佛、MIT 創辦了免費網路課程 edX,還有全球各大學的線上課程 Coursera 等,這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自己探索,尤其在新冠疫情之後,我們預計會有更多美國學生,會開始懷疑花昂貴的學費讀大學是否真有必要。
提爾基金會希望讓有想法、想執行夢想的學生,有另一條路可選。我們給他們兩年十萬美金的無償獎學金,做他想做的事,這個獎學金開放給全球各地22歲以下的學生。你可以作創業以外的創造,像史雷德發明海洋吸塵器,他的設計在2015年被《時代雜誌》評為世界最佳發明之一;你也可以像Anthony Zhang、Mel Du,發明電動輪椅,讓身障人士有更好的選項。雖然前哈佛校長曾用「提爾獎學金是誤導學生的慈善機構」來形容我們,我們仍覺得對某些學生來說,這是比舉債拿文憑更好的選擇。
我們選學生,不分產業,你也不需要創過業才能申請,我們在意的是你有熱忱去解決某個問題,因為創造往往要十年以上,才能見效。提爾獎學金從2011年創辦至今已經有200個提爾獎學金得主,他們在創投界募集了近40億美金,有近20人已成功創業並將公司出售,有些提爾獎學金得主在計畫結束後,回到大學就讀,但更多人選擇繼續他們的創造之路。今年已經是提爾獎學金的第10個年頭,我們期待下一個十年,看見我們帶出更多社會的推手。
文章出處:親子天下 / 翻轉教育 - 提爾基金會計畫總監艾莉森.戴斯 :若你以為大學文憑能保障成功,會很危險